甘肃建投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500强企业—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甘肃建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治理板块发展的新业态公司。
2018-11-19
0
分享
新闻导读: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成为关系我国全局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长远未来。
供热问题是一项民生工程,是解决居民过冬基本需求的社会服务。但是,因各种因素所限,目前我国大多供热项目还属高污染行业。探索绿色供热模式对于改善大气环境、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甘肃建投安装集团(下称“安装集团”)通过PPP合作模式参与的崇信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一方面可以让政府从繁琐且并不擅长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注重规则的制订和监管;另一方面又有效化解了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盘活了存量资产,改善了公共服务能力和环境质量;同时,还打破了建筑行业“无休止的接活、干活、再接活的痛点”,使建安企业寻找可以创造持续价值的项目变为可能。
“十三五”期间,甘肃建投确定了“投资引领、集中管控、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安装集团和崇信县政府的这场合作,使得安装集团身份由传统的建设施工主体转换为投资运营主体,这场“联姻”更像是一段婚姻、而非一场婚礼,他是政企双方基于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的一次长期合作。
暖气热了!
进入11月份,冷空气侵袭陇东地区的第一个晚上,位于平凉市崇信县的全县居民迎来了汩汩热流,由安装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崇信县城区集中供热PPP项目开始正式开闸供暖。
“首次点火,马虎不得!”11月1日凌晨0时许,在崇信县热源厂,安装集团总工程师、崇信县崇安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福国还钻在锅炉房紧盯着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掌控着全县人民的冷暖问题,石福国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作为整个供热系统的“CPU”,一股股凝聚着所有施工人员智慧、心血、汗水的暖流,从这台100吨的锅炉里悄然流出,通过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管道“织”成的管网,把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
看着星星火苗骤然间窜满整个炉膛,锅炉系统成功点火,整个工程顺利完成阶段性施工任务,石福国长嘘一口气。接下来,他还要为该项目今后几十年的运营、维护等各项工作做计划,以做到善始善终、慎始慎终。
崇信县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是由国开行甘肃省分行提供贷款资金,由安装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PPP项目,也是安装集团首次参与投融资合作的项目。今年9月份,在全省第五届西北金融论坛上,该项目获评甘肃省“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十大金融创新案例”。
资金困局
崇信县位于平凉东部,在诺大的县城里,除了居住的几万户城镇居民外,还分布着众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中小企业和个体户。近年来,凭借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崇信县不断吸引着外来企业在此投资建厂。
随着县城的扩建、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越来越多的外来投资项目入驻,县城内原本分散的供热设施、环保设备以及供热能力逐渐无法满足全县对热负荷的需求,很多企事业单位采暖只能依靠自主供热,老百姓过冬也多采用小煤炉取暖,这不仅消耗了大量能源,也成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全县供热进行集中规划、统一建设迫在眉睫。
但是,根据测算,县城实行集中供热总投资需要2.5亿元,其中仅一期安装100吨和40吨两台燃煤热水锅炉,外加各种配套设施和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概算投资就要1.4亿元。而崇信县2017年前11个月的公共财政收入只有2.7亿元。
一下子要投入上亿元的项目,这对本就薄弱的财政能力而言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想要对全县城区集中供热进行集中规划、统一建设,巨额的投资像山一样挡在前面:资金从哪里来?
美好联姻
当地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采用PPP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来化解这一难题:
采用PPP模式运作,由企业来经营供热公司,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政府的政策目标、社会目标与企业的运作效率、技术进步和内在动力结合起来,提高供热质量,从而实现物有所值。同时,政府可以从繁琐且并不擅长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加关注规则的制订和监管。
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化解上亿多元的资金缺口,而且还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和环境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在多次考察和公开招投标后,崇信县政府与安装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安装集团负责集中供热锅炉安装和供热管网敷设施工,同时将城区供热30年特许经营权转让给安装集团,特许经营期满后,安装集团向崇信县政府无偿移交供热资产。
项目计划,除了进行集中供热锅炉安装和管网改造外,还要预留热电联产接口,为日后全县热电联产和正常供暖打下良好基础。
身份转换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安装集团由传统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转变为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
据安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晖介绍,作为施工建设单位,安装集团每年要承担全省锅炉安装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此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人员严格遵照“绿色、环保”的要求,从提升锅炉功效入手,认真钻研安装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超净排放技术,并从开挖第一锹土开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施工全过程。
作为投资运营方,尽管该项供热项目建设投入大,财务盈利周期长,但这并不妨碍安装集团决定独立承担这个项目:一方面集团公司对该项目的长久投资回报比较看好;另一方面,集团公司也有一定的能力做好社会融资。
据悉,拿到该项目的建设运营资格后,安装集团又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取得了国开行甘肃省分行1亿多元的授信额度,目前首笔贷款资金已经发放到位,后期融贷事宜也在有序推进。
集中供热面积增大,意味着零散的小锅炉退出市场,安装集团拆除了主城区所有小锅炉,完成了7座换热站改造,同时引入了高科技和专业化的管理技术,使得供暖效果、供热质量大幅提升。
在热源厂调度中心,通过检测系统对全县供热网点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如果发生供热故障,系统会立即开启报警装置,并第一时间派出专业人员排除故障。同时,项目投用后,可彻底改变崇信县城区原有供热设施简陋、居民采暖条件落后、采暖热效太低、能耗过高、污染严重等局面,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问题,对于改善城区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发展
在建筑行业,一个项目完工的同时,就意味着价值创造的终结。无休止地接活、干活、再接活,是建筑行业的特点和痛点。然而,安装集团与崇信县政府这种PPP合作模式的出现,让建筑企业寻找可以创造持续价值的项目变为可能。这也成为安装集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口”。
近年来,安装集团积极转变发展思路,研究和寻找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新业务和新平台,推动可持续发展,完全摒弃了以往工程结束后拍拍屁股走人这种粗放型经营模式,要求每一项工程一、二、三次经营步步为盈,在做好工程的同时,努力争取项目的后续服务,同时不断引进“PPP”等新型融资、经营模式。
目前,安装集团以崇信县城区集中供热PPP项目为依托,与崇信县签订了产业发展战略协议。根据协议,安装集团将以甘肃建投建安、投融资、装备制造板块为依托,在养殖、种植、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以培育壮大当地产业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
李晖表示,PPP模式不是简单的融资工具,对政府而言,它不仅仅是微观层面操作方式的升级,更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场体制机制变革;对企业而言,PPP项目合作期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达二三十年,要特别注重运营监管,切忌“虎头蛇尾”,只关注项目何时上马,忽视项目运营管理,而要把运营全过程监管贯穿始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甘肃建设报记者:王杰 完颜华